据南华早报10月13日消息,尽管香港的奢侈品店曾经是中国游客的首选目的地,但近来各大品牌不得不面对人流量大跌和被迫打烊的状况,香港奢侈品行业正遭遇前所未有的寒冬。

长久以来,香港一直被各大品牌作为登陆中国市场的试金石,此外,得益于香港友好的商业环境和低廉的税收,众多奢侈品公司的亚洲总部也都设立在香港。近十几年来,中国大陆的游客涌入香港,海港城等香港商场中的奢侈品门店一度成为全球销售冠军。

奢侈品咨询公司合伙人奥尔泰利表示,对于许多奢侈品品牌而言,香港占据其全球销售额的5%,可是如果大陆游客不再前往香港,这些门店将变得过饱和,有三到四家门店足矣。以路易威登为例,该品牌目前在香港拥有8家门店,但在上海仅有3家,而北京则是4家。

香港的奢侈品销售主要依赖于游客,其中中国大陆的消费者占比达70%,而香港的天价房租也让这些品牌雪上加霜。近日,普拉达宣布关闭其位于铜锣湾的门店,该门店每月店租高达900万港元。

路威酩轩的一名高管对此表示,如果香港的中国游客继续减少,香港就有可能变得像中国其他二三线城市一样。路威酩轩近期的数据显示,今年第三季度,该公司在香港的销售额同比下降了25%。有彭博社消息指出,路威酩轩在今年上半年的销售额中,有6%通过港币交易。

珠宝制造商蒂凡尼和全球第二大奢侈品公司历峰集团在最近的收益报告中也都提及了香港市场的变化。

随着对香港的担忧加剧,奢侈品行业在对香港的投资上将更加保守。尽管香港当地民众拥有强劲的购买力,但他们对价格更为敏感,更倾向于在电商平台购买奢侈品,香港本地民众几乎无法支撑大量实体奢侈品店的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