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绍铭律师

因为我是学国际关系的,本人又长期生活在美国,所以我想从美国国内政治的角度,对中美关系发表一点自己的看法。

大家都知道,由于美国独特的政治体系,对待任何一件事物,美国社会都有各种各样的声音,对待中国的态度也一样,比较有代表性的应该有以下几派:

第一、传统鹰派。这个派别憎恨所有的共产主义政权,他们认为奉行共产主义的政权会对美国的价值体系产生不好的影响,这个派别最有代表性的就是越战时间的麦卡锡主义。这个派别永远需要有一些假想敌,俄罗斯,中国,古巴,朝鲜就是这个派别的假想敌。如果没有这些假想敌,这个派别也无法从美国国会每年拿到8500多亿的军费,中国常说的“冷战思维”,也是来自于这个派别。

第二、贸易派。这个派别看到了中国这个巨大的市场和潜在的商业机会,他们希望中美两国能够不断地加大两国之间的贸易交往和商业投资,他们就可以从中获得巨大的商业利益,与此同时,他们同时认为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不断的深入,中国的政治体制也会向西方社会逐渐靠拢,美国的华尔街和美中商会是这个派别的代表。美国华尔街确实也在过去几十年在中国获得了巨大的商业利益。

第三、亲中派。这个派别因为跟中国千丝万缕的联系,对中国的态度非常友好,也希望中美之间有一个健康稳定的外交关系。

第四、中间派。有很多美国人实际上对中美关系发展成什么样子并不关心,他们也不认为美中关系对自己的生活有什么实质性的影响,主流媒体报道什么,他们就相信什么。

所以在美国,有仇视中国的力量,也有支持跟中国交往力量,对待来自于国内的各种声音,美国政府过去一段时间的对华战略采取的是“有限接触”,英文称作“Limited Engagement”,换个说法就是一边观察一边调整自己的策略。

所以在过去四十年里,美国并没有把中国当成自己的盟友,也没有把中国当成自己的敌人,更多的时候是把中国当成自己的一个贸易伙伴,而且美国一直对中国留着一手,比方说,美国从来就没有允许把自己最先进的军事技术转让给中国。

中美关系急转之下,应该始于川普发起的贸易战,我当时很担心这个小的贸易摩擦,如果双方控制不好,会扩大到其他领域,我的担忧不幸成为了现实。贸易战发生以后,美国开始重新审视跟中国的关系。

这个时候,胡教授的全面超越论,金教授的“双赢”就是中国赢两次的理论,以及中国国内对美的强势态度,让美国的贸易派和亲中派很难发声。美国鹰派的声音变得越来越大,鹰代表示,中国已经很明确地表示要全面的超越美国,并要取代美国的霸主地位,难道我们坐以待毙?

所以美国的对华政策从“有限接触”转变成“全面去风险”,而我本人认为,“全面去风险”也只是美国一个暂时的策略。打一个不太恰当的比方,中美关系某种程度上有点像夫妻关系,两个价值观念,思想方式完全不一样的人,想在一起过日子,应该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其中的一方想改变另一方,应该也很难做到,对另外一方的冷嘲热讽,也只会让双方的关系越来越糟。

现在往回看邓公的“战略模糊”,即我不急于露山露水,我就专心的搞自己的经济,你美国爱说什么说什么,是一种多么高明的做法。我也不同意有些人说因为中国体量大了,韬光养晦就不适用了,因为真正的武林高手,一定是不露声色,摸清对方的实力,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武功,然后再决定该自己怎么做。

作为生活在美国的华人,我衷心希望中美关系能够越来越好。